HE LAN SHAN WANG PING
据宁夏新闻网消息,10月29日至30日,在延安举行的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上,宁夏同心县委书记陈华作为全国县级党组织唯一代表,向全国分享了治理高额彩礼的“同心路径”,赢得广泛共鸣。这条路径,正悄然改变着旱塬上的婚嫁观念,让文明新风吹入千家万户。
结婚是人生一大喜事。然而,近年来,在部分农村地区,彩礼标准一路攀高,不仅让恋爱婚姻变质,而且成了许多农村青年的“不可承受之重”,压得很多农村家庭喘不过气来。更为严重的是,高价彩礼还造成一些农村家庭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甚至引发家庭悲剧、暴力冲突等。
整治高额彩礼问题,让彩礼回归合理范围,已经成为老百姓的现实诉求和期盼,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自2019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6次点名“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遏制高额彩礼,离不开自治、法治、德治协同,既需要村规民约、文化浸润等柔性引导的“软招”,也需要榜样引领、政策激励的“硬招”。宁夏同心县以治理高额彩礼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以“为爱减负”为核心的“定规则、传新风、促善治、强激励”四步工作法,推动乡风文明从“面子”到“里子”的深刻变革。
“同心路径”之所以行得通,根本在于民众的广泛认同和自觉践行。同心县不是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行政命令,而是坚持“规则从群众中来”,通过全覆盖走访,引导153个村(社区)的红白理事会组织村民共商共议,将彩礼限额、宴席规模等“接地气”的条款写入村规民约。使移风易俗从外在的“要我执行”转变为内在的“我要倡议”,夯实了文明新风的民意基础。规则唯有扎根于乡土社会的共识之中,方能拥有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

新华社发
然而,观念的改变非一朝一夕之功,仅靠刚性约束远远不够。“同心路径”的智慧,更体现在其“软硬兼施”“疏堵结合”的系统性治理策略上。它巧妙地将“定规则”的硬约束与“传新风”的软浸润相结合。告别生硬说教,用乡土小品、快板书、百姓宣讲、乡音土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正确的婚姻观和价值观播种心田。微电影《这时那时》千万级的点击量,证明了好故事自带传播力,新风尚需要贴近生活的生动表达。这种文化浸润,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认知和态度。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同心县抓住人这个治理的关键变量,通过紧盯党员干部、未婚女青年、婚介群体“三个重点群体”,实现了以点带面的突破。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纪检监察的监督保障,让“关键少数”成为移风易俗的领头雁。为4832名未婚女青年建立档案并提供“三包一”的婚前辅导、婚后激励,体现了对女性主体地位的尊重和支持,赋能她们成为新风尚的倡导者和受益者。对186名“同心红娘”进行规范引导,则从婚介服务这一关键环节入手,切断了高额彩礼利益链的传导机制。而“义务红娘”牵线搭桥、“零彩礼”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则生动表明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善治能量,一旦被唤醒,便能汇聚成改变风俗的磅礴力量。
激励机制的创新,是“同心路径”的另一大亮点。它让践行新风者不仅脸上有光,更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从招录加分、优先分配大棚,到免费体检、健康保险,再到车企、房企提供的购车购房优惠,这一套“激励组合拳”,将精神褒奖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向社会清晰传递了“践行新风、实惠光彩”的积极信号,形成了鲜明的价值导向。这种正向激励,有效降低了民众践行新风的成本,提升了获得感,让更多人从观望者转变为参与者。
如今,婚礼少了“彩礼比拼”的焦虑,多了“为爱减负”的温馨。从沉重的“面子”到文明的“里子”,治理高额彩礼“为爱减负”的“同心路径”,以其系统性、创新性和人民性,为更多地区治理高额彩礼、培育文明乡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它昭示我们,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浸润人心的文明新风必能吹遍希望的田野,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的精神动能。(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张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