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LAN SHAN WANG PING
经过统一设计和改造,近日,苏州姑苏区两个老小区将6个临时车位设置为“孝心车位”,业主子女可以将车辆停放至专属停车位,同时获得相应的免费停车时长。此举成为破解老小区探亲“停车难”的试点,路过的业主看到专属车位“探亲优先”的提示语,感到“心里暖暖的”。“今天来给爸妈送点生活用品,在物业的引导下很顺利地停到了‘孝心车位’上,3小时内都免费,非常人性化!”李女士体验后感慨道。(9月15日《扬子晚报》)
这一看似微小的举措,却在解决老小区探亲“停车难”问题的同时,悄然架起了一座连接亲情与社区的桥梁,既体现了城市治理的精细与温度,更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孝亲敬老的认同与回归。
“孝心车位”的出现,首先直击了老旧小区停车资源紧张的痛点。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许多建于上世纪的老小区面临“一位难求”的窘境。子女驾车探望父母,往往因无处停车而匆匆来去,甚至因违规停放引发邻里矛盾。苏州三香花园小区以不足1:1的车位配比,通过划设专属车位、明确优待政策,巧妙化解了这一难题。物业引导、免费时长、醒目标识,一系列配套措施让“孝心车位”不仅是一个停车空间,更成为社区对孝亲行为的制度化鼓励。当子女不再为寻找车位而烦恼,能安心吃个饭再回去,细微之处的便利,实则大大提升了探亲的质量与频率。
更重要的是,“孝心车位”超越了单纯的功能设计,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醒目的黄色字体、子女搀扶老人的卡通图案、“探亲优先”的温馨标语,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视觉化和情感化的提醒,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常回家看看”的价值导向。这种鼓励,实则是社区通过公共政策对传统孝道的现代诠释与有力助推。当“孝心”被具象化为一个可感知、可使用的车位时,它便从道德呼吁转化为行动支持,激发子女们将探望父母的意愿转化为实践。
浙江湖州吴兴一小区内的“孝心车位”。据潮新闻
“孝心车位”虽小,却蕴含大智慧。它告诉我们,城市的现代化不仅是高楼大厦和智能科技,更是从细微处体现的人文关怀与情感连接。每一个老旧小区都可能面临类似的困境,而苏州的试点经验无疑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我们期待更多社区能从中汲取灵感,因地制宜地推出类似举措,让“孝心车位”成为城市的普遍风景,让更多子女能够无忧停车、安心尽孝,让更多父母在翘首以盼中,等来更频繁的敲门声和更漫长的陪伴时光。
方寸车位之间,流淌的是绵延不绝的中华孝道,彰显的是城市治理的精细与温度,点亮的是无数家庭其乐融融的温暖时光。这或许正是“孝心车位”最为深刻的启示:真正的善治,永远始于对人之常情的深刻体察与温柔回应。(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