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贺兰山网评 -> 原创网评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村级工会,撬动乡村振兴的宁夏力量
2025-09-10 16:59:14   
2025-09-10 16:59:14    来源:宁夏新闻网

  村级工会正成为宁夏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银川市昊苑村通过工会规范用工、开展培训竞赛、搭建沟通平台,助力西村海棠民宿品牌化发展,带动本村农民增收超20万元。截至目前,宁夏已有1298个村建立工会组织,这些村级工会为乡村职工(农民工)构筑温暖“避风港”,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作用重大。(9月8日《工人日报》)

  在宁夏广袤的乡村,1298个村级工会正悄然改变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它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城市工人的“专属组织”,而是深深嵌入乡村肌理,成为凝聚农民、激活产业、重塑治理的重要力量。

  宁夏的创新在于打破工会只属于单位的思维定式,将组织体系延伸至村庄,实现对乡村生产关系的创造性调整。过去分散的农户和农民工,第一次在家门口拥有了制度化的依靠。昊苑村借力“葡萄酒+民宿+文化”产业,润丰村推行“支部+企业+农户”模式,白寺滩村把服务延伸至葡萄园与拉面馆……这些实践让工会与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的发展动能。

6月23日,西吉县沙沟乡沙沟村村民在村级农民工之家锻炼身体。据新华社

  真正让村级工会焕发生命力的,是其精准施策的能力。宁夏尊重地域差异,鼓励一村一策。海子井村把闲置校舍改建为文化中心,金星村为“土专家”搭建竞赛舞台,白寺滩村将工会服务融入产业链条。工会人员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这不是形式上的改变,而是服务理念的根本转变。

  村级工会的活力,源于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深度参与。乡村治理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起初不少村民对工会“不了解、不认同”,但随着剪纸培训、消防科普、红色诵读等接地气活动的开展,信任逐渐建立。石塘岭村提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竞赛、年年有典型”,让工会有形更有神。这种细腻而持续的介入,悄然滋养着文明乡风,为乡村注入文化内核。

  温度,是村级工会赢得民心的关键。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的振兴,工会始终围绕农民需求展开服务。杨山村请来农技专家传授养殖技术,福宁村组织医疗和面点培训并推荐就业,小岔沟村建成集学习、娱乐、托管于一体的“农民工之家”。这些举措既解近忧,也谋长远。白寺滩村将劳动争议调解、职工书屋等功能整合进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阵地,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村级工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政策引领与基层创新的良性互动。宁夏总工会从思想引领、平台搭建到品牌打造,推出多项支持政策;而基层则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诸如围绕玉米产业开展劳动竞赛、利用闲置资源建设活动中心等特色路径。这种上下协同、互相启发的机制,构成了“宁夏样本”的精髓。

  归根结底,宁夏村级工会的成功,在于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外力帮扶可以输血,但内在活力才是持续发展的根本。工会让农民从“被发展”转向“主动创造”,他们传承文化、升级产业、自我服务,成为真正的主角。这一实践揭示出,制度创新不在于宏大叙事,而在于真切回应人的需要;组织建设不追求形式完美,而要务实有效;乡村振兴不能依靠外部植入,必须发自乡村内部。

  如今,村级工会像一粒粒种子,在宁夏乡村扎根生长。它们用服务传递尊严,用创新激活产业,用参与重塑治理。这不仅为宁夏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工会力量,也为全国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当组织的力量真正融入乡土,乡村振兴的画卷便有了更坚实的底色与更明亮的未来。(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张忠德)

【编辑】:任岚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