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LAN SHAN WANG PING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着当代中国发展最深刻的辩证法。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安吉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东海之滨到西部山区,从北国林海到南疆雨林,这一理念已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成为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生态文明思想。
面对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这一世界性难题,“两山”理念以辩证法破题,以系统观念解题,以对传统增长理论的革新,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经济与生态“二元对立”的思维局限、“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依赖,引领新时代中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浙江安吉,昔日的穷山村通过白茶种植实现了绿色崛起;在福建永春,“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创新实践让生态价值有了市场表达,绿水青山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生态红利。我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以贡献全球1/4新增绿化面积成为“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
“绿水青山”代表生态财富、环境保护,“金山银山”代表物质财富、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同时,也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是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发展。如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海南保亭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安徽歙县的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展现了“护绿换金”路径下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如何实现生态保护的经济回报。辽宁西丰的特色生态产业、安徽潜山的“生态+”复合模式,则体现了“聚绿成金”路径中市场机制如何推动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安徽旌德县探索成立“两山合作社”、颁发《生态资源受益权证》、完成林业碳汇交易,这些开创性实践标志着“借绿生金”路径下市场交易体系的成熟完善。数据显示,全国12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已探索出数十种转化模式,300多条生态旅游路线带来超万亿市场活力,20多个省份签订跨省生态补偿协议。这种系统化、制度化的转化机制,正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最为宝贵的实践经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提出20年,如今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也为全球绿色发展点亮了智慧明灯。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在安吉余村,昔日的矿山变成了旅游景区;从零星试种到“安吉白茶”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昔日的茶山已化作致富的“金山”;在四川广元,大山大水大森林成为了康养胜地的核心竞争力;山西右玉,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生态牧场、特色旅游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新疆阿克苏,昔日亘古荒原上建成一道集生态林、经济林于一体的“绿色长城”。竿翠竹撑起一县经济,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一颗果子延伸一条产业,一层冰雪撑起一域旅游……大江南北的城镇、乡村,以火热实践生动印证了一个道理: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经济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成立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制定绿色投资原则,搭建绿色供应链平台……“一带一路”这条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展现中国为共建国家注入绿色能量、提供绿色机遇的务实行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层峦叠嶂的安吉余村迎来八方游客,翠云廊的千年古柏见证乡村振兴……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生态经济的成功实践,更是一种新型文明的生命力。只要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就会见证更多“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新奇迹。(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张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