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贺兰山网评 -> 原创网评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不收钱改收芙蓉王”,权力任性的歪风必须刹住
2025-05-14 08:22:10   
2025-05-14 08:22:10    来源:宁夏新闻网

  “不收钱,改成收芙蓉王了。”近日,郑州“夜市摊贩收香烟”事件引发舆论关注。5月11日晚,郑州经开区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经开区明湖办事处涉事人员袁某某涉嫌授意个别夜市摊贩向其他摊贩收取香烟,已被停职。(5月13日 中国青年网)

  在城市的烟火之地,本应是商贩们辛勤经营、市民们惬意享受的所在,却出现如此荒唐的“潜规则”——每月上交一条芙蓉王香烟,才能换取摆摊经营的“平安符”,否则就可能面临各种阻碍。这不仅是对公平市场秩序的公然践踏,更是对法治尊严的严重挑衅。

  涉事人员袁某某,作为办事处工作人员,手握一定的管理权力,却将后者当作徇私牟利的工具,通过授意个别摊贩向同行收取香烟,构建起一条隐秘的利益输送链条。这种行为严重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让政府的公信力蒙受损害。

  这起事件,不禁让人联想到曾经曝光的各类基层权力寻租乱象。从海南城管“按秤收费”,到某地协管员“扫码收红包”,再到如今郑州的“收烟保平安”,微权力腐败呈现出隐蔽化、多样化的趋势。基层工作人员本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看似不起眼的蝇头小利,却严重破坏了基层治理的生态。

  “袁某某们”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张胆地索拿卡要,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一方面,权力监督机制的缺失与失灵难辞其咎。在基层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运用缺乏有效监督,就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温床。以摊贩“二传手”收烟为例,这种“白手套”式的腐败,利用了监管的漏洞,让自己置身于直接风险之外。基层执法过程透明度不足,群众难以察觉隐蔽的利益输送,即便发现也缺乏便捷、有效的举报途径,也导致微权力逐渐脱离约束。

  另一方面,部分基层执法人员法治意识淡薄,随意摆弄手中权力,全然不顾及法律的威严和群众的利益。这种思想根源在于对基层队伍纪律教育和职业伦理建设的长期忽视,即执法培训往往侧重业务流程,却忽略了权力边界的警示;考核体系中缺乏对廉洁履职的刚性约束,使得“微腐败”被视为“小事”,逐渐滋生“破窗效应”。

a227aaa6d4e94dbea98b0a005182508d.jpg

  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仅仅停职涉事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从制度、思想、治理生态多维度发力。既要扎紧监督问责的“笼子”,完善执法全过程记录、公开机制,激活群众监督力量;也要筑牢思想防线,将法治教育和职业道德纳入基层队伍建设的必修课,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服务意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谋福祉,而不是满足个人私欲;更要优化基层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监督,完善执法流程,明确权责边界,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让权力回归服务人民的本质。

  城市的“烟火气”是民生温度的体现和经济活力的象征,不应被权力的“乌烟瘴气”所污染,更不应成为某些人肆意敛财的“提款机”。只有坚决刹住权力任性的歪风,才能让夜市回归本真,让城市的烟火气更加绚烂。(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孔德淇)

【编辑】:任岚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