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LAN SHAN WANG PING
这个“五一”假期,重庆荣昌、湖北赤壁、浙江衢州、安徽黟县等地政府机关食堂敞开大门,迎接四方游客。荣昌区政府食堂首日接待5000人,米饭蒸了1000多斤仍供不应求,饭碗周转都成问题。这一现象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表面看是政府“宠粉”之举,深层却是公共服务理念的一次革新。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政府与民众之间那道无形心墙的消融。这种“舌尖上的民心工程”,正是现代治理智慧的生动体现。
机关食堂开放,拆除了干群之间的“心理围墙”。长久以来,政府大院的高墙深院给民众一种距离感,而机关食堂更是蒙着一层神秘面纱。荣昌等地主动打开食堂大门,让游客走进来、坐下来、吃起来,这种“零距离”接触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政府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可亲可近的“自家人”。当机关食堂不再神秘,这种亲切感正是现代政府最需要营造的治理氛围。今天的机关食堂开放,一顿简单的饭菜,拉近的是心与心的距离。
机关食堂开放,更是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实践。不过,面对游客“饭碗不够用”的热情反馈,政府需要思考如何将临时举措转化为长效机制。应建立弹性供餐机制,根据旅游淡旺季动态调整食堂开放规模;可开发“机关食堂+”模式,如结合当地特色推出文化体验餐、非遗展示角等;利用智慧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如线上预约、智能结算等。这些做法既满足游客需求,又展示地方形象,实现双赢。
再从更深层次来看,机关食堂开放,体现了政府资源社会共享的治理新思维。政府资源属于全民所有,理应为全民所用。而机关食堂开放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可以探索更多政府资源的社会化共享路径。比如,政府停车场的节假日开放、机关会议设施的社区共享、政府数据资源的公众获取等。像衢州市文旅局表示,城区范围内2万余个停车泊位也向游客免费开放。江苏扬州市级机关西大院食堂南餐厅在假期期间,继续对游客开放。同时,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也免费开放。这种综合性的资源共享更值得推广。当政府资源从“专享”走向“共享”,公共服务的温度自然提升。
机关食堂的走红绝非偶然,它反映了民众对更开放、更亲民政府的期待。政府服务的人性化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口号,而在于这些触手可及的细节。希望更多地方政府加入这一行列,不仅开放食堂,更开放心态;不仅分享美食,更分享权力;不仅迎接游客,更迎接监督。唯有如此,机关食堂走红背后的民生期待才能转化为持久的社会信任,为治理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当每一位公民都能在政府食堂中找到归属感时,我们的社会治理才算真正走向成熟。(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曹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