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贺兰山网评 -> 原创网评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雨生百谷,万物逢时
2025-04-20 17:21:39   
2025-04-20 17:21:39    来源:宁夏新闻网

  谷雨,其名源自“雨生百谷”,承载着古人对丰稔的希冀。值此节气,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大地浸润于温润的春意中,越冬作物拔节生长,春播作物扎根萌芽,农田里一派生机勃发。

谷雨海报.jpg

  海报设计:张立军

  今年4月20日是谷雨节气。

  谷雨不仅与农耕紧密相连,更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相传仓颉造字后,天降谷雨以酬其功,黄帝遂定此日为节。这一传说将文字与自然节气交织,使谷雨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2010年,联合国将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定为中文日,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借此窗口展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谷雨时节,南方插秧、北方播种,棉花、玉米、红薯等作物迎来最佳种植期。“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有关谷雨节气的农谚,凝结着千年的农耕智慧,成为农民的行动指南。

  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从降雨增多,浮萍开始生长;到鸣鸠(布谷鸟)翩翩起舞,提醒人们不要耽误播种;再到戴胜鸟(鸡冠鸟)降落在繁茂的桑树枝头,告诉人们是时候采桑养蚕了,“谷雨三候”为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供了指引。

  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谷雨南北降水趋于均衡,打破“南涝北旱”的旧格局;气温稳定偏高,小麦抽穗加速,物候现象较历史提前近一月,浮萍早生、牡丹早绽。面对气候变化,农业科技大显身手。无人机精准施药、物联网监测墒情、大数据预判天气,智能化手段为传统农事注入新动能……科技支撑下的农业生产,是“种好管好,丰收牢靠”的现代诠释。

  谷雨的习俗如春雨般浸润生活。南方茶山飘香,采茶人“并手摘芳烟”,谷雨茶以清香明目著称;北方食椿正当时,“雨前香椿嫩如丝”,春味跃然舌尖。山东荣成渔民祭海祈丰收,陕西白水民众祭仓颉敬文字……流传至今的民俗活动,依然交织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文明的礼赞。

  文人墨客亦以诗词咏叹谷雨。刘禹锡笔下“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道尽谷雨赏花之盛;齐己“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勾勒采茶画卷……古代文人雅士对于时间与生命轮回的阐释,蕴藏着对春天满满的喜爱之情。

  谷雨时节,“春日经济”迎来高潮。牡丹花拉动文旅消费,菏泽、洛阳以花为媒,吸引游客百万;新茶上市催生茶市热潮,各种春茶竞逐市场;香椿、樱桃等时令农产品借电商东风直达餐桌,销售额同比攀升……节气赋能,春日经济绘就消费新图景。

  在融融的暖意中,春天即将离场,夏天就要来临。在谷雨这个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里,我们回望春天。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我国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我们坚信,中国经济必将延续首季“开门红”的态势,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支撑。

  谷雨,是自然的节拍,也是文明的刻度。从“雨生百谷”的农耕信仰,到“万物互联”的科技图景,人类始终在与自然对话中寻找平衡。当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智能时代的土壤中萌发新芽,当节气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我们终将读懂:顺应天时,方能生生不息;敬畏传统,才能历久弥新。(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黄宗跃)

【编辑】:任岚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