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LAN SHAN WANG PING
全国政协委员黄绵松:我的家乡在宁夏,清水河已变得名副其实。(宁夏日报记者 马越 李涛 王鼎 文/视频)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黄绵松分享了宁夏的生态蝶变故事。固原清水河从污水横流到水清岸绿,贺兰山下废弃矿坑变身运动休闲公园,这些实例生动展现了宁夏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卓越成效。
真抓实干见真章,生态治理结硕果。宁夏在生态治理领域成效卓著。以沙湖治理为例,面对水质恶化难题,宁夏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开展湖底沉积物清理、人工湿地建设等系列举措。如今,沙湖水质稳定在Ⅲ类至Ⅳ类,生态系统逐步复苏,珍稀鸟类翩然而归,游客纷至沓来,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全区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9年超8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跨越。
修复山河焕新颜,筑牢生态安全线。宁夏全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一河三山”作为宁夏生态坐标与治理重点,曾面临生态受损困境。贺兰山经关停煤矿与非煤矿山、整治人类活动点位,生态本底逐步恢复,雪豹等珍稀物种重现;六盘山拆除违规建筑,实现矿区企业清零,生态修复面积达115万平方米;罗山自然保护区内风电机组及附属设施全面退出。宁夏累计投入106亿多元,实施400多个项目,“三山”生态功能稳步提升,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湿地保护率显著提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产业转型探新路,绿色发展正当时。在生态产业发展方面,宁夏积极探索绿色转型路径。新能源领域,宁夏加速从“煤电重镇”向“绿电先锋”转变,2024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132万千瓦,占总电力装机比重55%,宁湘直流工程投运后,每年外送绿电超360亿千瓦时。特色农业与文旅融合蓬勃发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带动旅游热潮,固原90后姑娘带领村民种植葡萄,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生态蝶变启新程,塞上江南展宏图。从清水河的华丽转身到贺兰山下的绿色奇迹,宁夏的生态实践生动诠释了“两山”理念,彰显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协同共生的强大力量。在新时代征程中,宁夏将继续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深化生态治理,壮大生态产业,让“塞上江南”的生态画卷更加绚丽多彩,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宁夏智慧”与“宁夏方案”。(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