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贺兰山网评 -> 原创网评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雨”润万物,万事可期
2025-02-17 21:27:11   
2025-02-17 21:27:11    来源:宁夏新闻网

  2月18日,雨水节气。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个节气。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名为雨水。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雨水节气,降雨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这适宜的降水滋润着每一寸土地,孕育着生机,为我们带来初春的讯息和绿意朦胧的记忆。

雨水节气-1.jpg

AI生成

  雨水节气,是中华文明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雨水有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从河湖冰块融化、鱼儿浮上水面、水獭们开始捕鱼,到雨即来、天渐暖、雁北归,再到草木开始抽出嫩芽,大地自此缓缓回春,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节气融合了农事、亲情与自然崇拜,习俗中既有对丰收的期盼,也蕴含顺应天时的智慧。川西地区,出嫁的女儿带着丈夫回娘家,向父母赠送礼物,表达感恩,体现孝道与家庭纽带,也暗合“雨水滋养万物”的自然规律;南方地区有“占稻色”的习俗,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成,正反映了农耕社会对丰收的祈愿……雨水节气,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智慧,体现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见证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随着时代发展,虽然许多传统活动逐渐简化,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这个核心依然传承至今。

  雨水节气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从饮食养生到起居作息,无不体现着顺应自然的思想。古人认为“春捂秋冻”,在雨水时节要注意保暖;雨水时节忌熬夜晚睡,以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地迎接春天到来……这种养生智慧至今仍在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了解和遵循这些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界的变化和挑战。

  在文学艺术领域,雨水节气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从“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描绘,到“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的抒写,再到“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表达……这些脍炙人口的句子,以雨水节气为背景,描绘了春雨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雨水节气到来,从华南到华北,油菜、冬麦等普遍返青生长,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能否做好当前春耕生产工作,决定着我们的“饭碗”能不能端得更稳、更好、更牢。我们要不负农时不负春,克服各种困难,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保障农资供给,千方百计确保夏粮丰收和重要农产品供应,系好年度农业生产第一粒扣子,给全年粮食生产预期吃下“定心丸”。

  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子。只有以持续向上的破土萌发,才算不辜负这“润如酥”般的雨水。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踏着春天的节点,让我们咬定目标不动摇,争分夺秒,只争朝夕,辛勤耕耘好自己的“责任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早春好雨中不懈奋进!(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黄宗跃)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