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LAN SHAN WANG PING
现在国内大多数博物馆会选择在周一闭馆,周一也成为不成文的博物馆“闭馆日”。但在淮安,“周一闭馆”这一惯例被打破。淮安市博物馆日前发布公告:自2月10日起每周一至周日均正常开放,不再设闭馆日。(2月12日《扬子晚报》)
淮安市博物馆
近年来,博物馆热席卷全国各地。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走红,到各地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不断创新高,节假日部分知名博物馆更是“一票难求”。这充分彰显大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参观,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满足。
然而,因博物馆需要时间进行设备维护、文物保养以及人员休整等多方面原因,一直以来,“周一闭馆”像一条不成文的行规。虽然近年来,一些博物馆在旺季时采取延长开放时间、开设夜间博物馆等措施,这些临时方案有效缓解了接待压力,也使得更多人有机会进入博物馆参观,尽情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但仍然不能满足大众需求。尤其是闭馆日会影响公众日常参观,特别是对于外地游客和特定群体而言,这种时间限制可能意味着永远错过参观机会。
百姓有所呼,职能部门有所应。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取消“闭馆日”既是对百姓需求的积极回应,也彰显其服务理念与时俱进。尤其在博物馆行业普遍遵循“周一闭馆”惯例的当下,淮安市博物馆反其道而行,永久性取消“闭馆日”,实现每周七天无休开放。这一打破常规的有力尝试,更彰显淮安市博物馆在延长开放时间、提升服务品质上的积极探索与创新精神,看似简单的时间调整,却彰显出充满诚意的迎客之道,为博物馆行业带来新气象。难怪公告一经发出,就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大家纷纷留言叫好。有网友留言:在博物馆热的浪潮下,这一举措不仅回应了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更折射出中国博物馆从“文化殿堂”向“公共客厅”的深刻转型,也昭示着博物馆不再将自身定位为高高在上的文化殿堂,而是转变为服务大众的公共文化空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淮安市博物馆率先在全国“取消闭馆日”的做法,不仅是打破惯例的有益尝试,也对整个博物馆行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期待更多博物馆能够从中吸取成功经验或做法,打破传统束缚,积极创新,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服务迎接每一位参观者,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公众触手可及的文化殿堂。当然,让博物馆等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民,“取消闭馆日”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后续人员排班、设施维护、文物安全保障等都必须跟上。唯有如此,才能让这种改革有助于推动博物馆事业迈向新的高度,让文化之光普照更多人。(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