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贺兰山网评 -> 原创网评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党员干部要传承好新时代优秀家风
2025-02-12 06:49:53   
2025-02-12 06:49:53    来源:宁夏新闻网

  2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作为党员干部应知古鉴今、正心修身、廉洁齐家,推动形成“好风传家”生态圈。

0d957f52-1489-4fd8-8ab4-9844012a08dd.jpg

网络图片

  家风又指门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乃源自父母祖辈德行素养的熏陶。一个城市知识分子家庭,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严重偏差;一对乡村父母,亦可能培育出品德优良的孩子。家风决定儿孙成长,决定家业兴败,影响党风政风。

  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家风不正是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腐败犯罪的重要原因。

  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对配偶、子女等亲属疏于管教、放任纵容,使他们借用领导干部的职权或影响谋取不法利益;

  有的领导干部和家人沆瀣一气,默许家人打着组织和领导旗号疯狂敛财,形成家族式腐败;

  有的领导干部被抓住亲情的“软肋”,使得居心不良者从其家人亲属身上“突破”,被身边人“拉下水”,等等。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党员干部要自觉把培育传承良好家风作为锤炼党性、改进作风、严守纪律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到树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建好家庭。

  《易》曰:“家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指出了父母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孔子讲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说的“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强调施教主体德行修养的重要性。《大学》认为“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并指出修身的关键在于“正心”,即施教主体首先要端正心思。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有着深远影响。

  用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滋养,厚植家国情怀,涵养优良家风,传承良好家教,既关系到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也关系到一域之社风民风、一国之党风政风。如六尺巷故事的主人公张英,以一封家书化解了邻里纠纷,以一部《聪训斋语》影响后人治家。

  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严是爱、宽是害”的家庭观念,坚决摒弃“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腐朽思想,摆正权力与亲情、家风与党风、小家与大家的关系,防止权力被亲情“绑架”。

  要自觉将管好家人作为职责任务和纪律要求,注重加强对家人进行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要求家人遵纪守法、公私分明,坚决反对特权,防止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胡作非为。

  注意观察家人的思想、感情、生活和工作,了解掌握他们的言行和动态,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制止,进行批评教育和帮助。如果亲属子女出了问题,应当积极配合调查,不徇私情,不遮掩护短。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仕途正。家风差,不但殃及子孙,更贻害社会。而治好家的前提,是正自身。党员干部只有戒贪止欲,牢记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造福人民,管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才能传承好家风,堵住“后院”墙缝里的腐败之风。(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安进秋)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