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LAN SHAN WANG PING
彩礼,来源于我国古代婚姻习俗中的“六礼”,蕴含着两个家庭对“宜其室家”的美好愿望,是中国人谈婚论嫁时要考虑的重头戏。
按理说这样一个沿袭千年的婚姻“礼俗”,属于传统文化习俗的范畴,为何需要司法部门立规矩?
主要是因为近些年来很多地方持续走高的彩礼数额已经成为衡量爱情和婚姻的“筹码”,甚至形成明码标价的地域“行情”,因彩礼而引发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日益增多。
网络图片
其实天价彩礼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反映当前社会某些问题和矛盾的一种社会现象。
天价彩礼在全国多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网友评出彩礼金额排前三的地方分别是福建、江西和浙江,均在30万左右。
虽然同是天价彩礼,但这三地习俗却大不同。
福建和浙江的部分地区虽动辄彩礼几十万上百万,但普遍伴有“天价嫁妆”,娶个媳妇有时候男方家还会“稳赚不赔”。
但是江西的实际情况就与浙闽截然不同,根据江西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该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000余元,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突破2万元,但彩礼金额却高达人均收入的五六倍甚至十几倍,并且多数女方家没有相当金额的陪嫁习俗。这意味着在江西许多家庭需要倾尽所有积蓄,甚至背负沉重的债务,才能满足这一高昂的彩礼要求,2021年3月,江西一家银行还曾经推出过最高30万元的“彩礼贷”,一时传为笑谈,后被迅速叫停。
“天价彩礼”背后的经济账可没那么简单。
首先,客观上存在男女比例失衡,加上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很多女子都选择嫁到外地,留在本地的适婚女性减少,自然就成了“稀缺资源”,于是彩礼价格也水涨船高。
同时,传统观念的束缚也是天价彩礼的重要原因,很多地方父母把彩礼钱认为是对女儿的“恩养钱”,认为男方家拿出这些钱“买女儿”合情合理,他们收到的彩礼同样也用来给自己的儿子娶媳妇,支付另一笔“恩养钱”。
另外,天价彩礼的盛行还与当前社会上一些人的价值观密不可分,在他们眼中,彩礼的多少成为衡量婚姻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一些家庭为了面子或者为了获得更高的彩礼,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借贷来支付彩礼。
其实中央和各地针对天价彩礼早已有所约束,尤其是中央一号文件曾5年4次提及彩礼问题,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对此问题的决心和力度。但是针对天价彩礼的“利剑”斩不尽这些社会弊病,不仅仅是上述缘由的拖累,同样也映射出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