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LAN SHAN WANG PING
2024年9月23日—29日是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为“诚信尚俭 共享食安”,之所以要以专门时段,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正是要唤起全社会的重视,宣示社会管理者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决心,重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将“民以食为天”逐渐延伸为“食以安为先”,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食品安全事关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屡见报道,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从瘦肉精、苏丹红,到地沟油、毒豆芽,再到骨泥淀粉肠等问题,每一次“3·15”曝光都让人触目惊心,造成的伤害令人痛心疾首。近年来,国家及自治区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不断健全现代化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提高现代化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同时积极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崇德向善,推进食品行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联合惩戒机制,让违法失信者寸步难行。我们可喜地看到,食品安全正一步步地朝着科学、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前行。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福祉、产业发展、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治理问题。“舌尖”上的事情看似都是一些小事,但却是关系老百姓生命健康安全的大事,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和大意,拒绝“病从口入”,从食品的源头上把关,强化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增强食品企业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坚持高标准、严管理、重处罚,一件一件抓落实,生产出高质量的放心食品,越是在小事小节上不弃微末,越是保持清醒、提高警惕,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与商家的诚信经营紧密相连,只有不断推动食品经营者诚实守信,才能提升城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现实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铤而走险,使用过期原料、更换效期标签等违法行为屡禁不绝。解决此类食品安全问题,就要通过诚信建设,让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总之,要着力推动食品安全领域以信用促监管、以监管强信用。
食品安全事关人人,食品安全人人有责。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始终保持警惕性,在购买食品时仔细查看标签和保质期等信息,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商家。重点关注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检验合格证明,有效规避因食用不合格食品造成身体损害的风险。如果发现食品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对处理结果进行跟踪,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在食品储存和烹饪过程中,遵守正确的操作规范;在食品的处理和保存上,确保食品的品质与卫生。食品安全非小事,每个人都要重视起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食品安全良好氛围。
“舌尖上的安全”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保障食品安全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以诚信建设筑牢食品安全基石,把“食”事办实。(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周二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