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LAN SHAN WANG PING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级非遗的节日,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饮雄黄,端午节在两千多年历史中积淀出丰厚民俗传统和文化内涵。它是一眼千年的非遗印记,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张立军 设计
古为今用,在传统文化中体悟华夏文明意蕴,守望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历史久远,华夏文化星河灿烂。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中华民族渐渐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文化。历经千年风雨,节日文化的“根”和“魂”始终不变,历久弥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明确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面对潮起潮涌的新时代,我们要秉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厚植家国情怀,让端午节成为凝聚民心的桥梁和纽带,扬帆竞渡,百舸争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用好端午文化资源,交流互鉴,充分展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端午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当今,世界文化格局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也离不开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游离于世界文化体系之外。世界文化遗产,全人类的共有财产。端午文化已经深深地影响着世界,不断丰富着世界非遗文化内涵,端午节不但中国人要过,我们的邻国越南、朝鲜、韩国等国家也有过端午的习俗,端午文化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端午节已经成为世界非遗百花园的重要成员,我们要弘扬端午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不断地推动着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厚植家国情怀,让爱国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和追求。
非遗文化具有民族融合性,我们的端午文化之所以能够引起世界的共鸣,重要的一点就是里面蕴含着一种家国情怀,蕴含着一种进步之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爱国诗人屈原《离骚》中的诗句。千百年来,上下求索为民族复兴,为国家繁荣富强追求进步,成为仁人志士的理想和追求。
每个民族尽管语言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不同,但是在爱国上却是一致的。谁都希望自己的祖国强大,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山河破碎,人民颠沛流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国家没有了,人们永远没有自己的归宿。中国的历史也好,外国的历史也好,充分验证了这一点。珍惜国家荣誉,捍卫国家主权,爱护国家尊严已经成为世界共识和行动。
弘扬“龙舟精神”,凝聚民族复兴磅礴伟力。
党的二十大擘画出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目标宏阔,令人期待。要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就要从非遗文化中汲取前行力量,发扬踏浪前行的“龙舟精神”。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社会愿景,有赖于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要像众人划龙舟那样,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勠力同心,不遗余力,凝心聚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特别需要逆水行舟、踏浪前行的大无畏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毫不畏惧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向着我们的奋斗目标勇毅前行。
万水千山“粽”是情,华夏文明蕴其中。端午文化历经千年,历久弥新;端午文化代代传承,沁润人心。端午文化所衍生出的“龙舟精神”已经深深地植入国人的心中,成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人们应该看到,我们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还会有激流和险滩,面对风高浪急的险恶环境,只有勇往直前,我们别无选择。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我们发扬龙舟竞渡精神,奋勇争先,不甘人后,搏击风浪,向着美好的未来踏浪前行,我们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书写新时代辉煌篇章。(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