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LAN SHAN WANG PING
7月20日,甘肃省政府调查组发布“关于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问题调查处置情况的通报”,其中提到,相关涉事人员中6人被批捕、17人被立案审查调查。
网络图片
通报的发布并不意味儿童食品安全乱象整治的结束,纵观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儿童食品在采购验收、制作加工、消杀检验等流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必须深挖彻查、从严整治,以零容忍态度筑牢安全屏障。
在采购验收环节,部分学校、机构为追求低成本,将供应商资质审核异化为 “走过场”,甚至为节约成本采购过期食材,将儿童健康置换为牟利工具。如昆明长丰学校食堂等因运输及存储不当导致食物变质、易门县龙泉街道中心小学购进的60个“鲜鸡蛋”被检出兽药多西环素残留超标等案例,均反映出部分学校“以包代管”“一包了之”,导致所采购的农产品农残超标、添加剂滥用等问题未被有效拦截,给儿童餐饮埋下安全隐患。
在制作加工环节,部分生产方为省本求快,简化流程、突破食品卫生底线,导致携带病菌、超标添加剂的食品流向儿童,在本次甘肃天水幼儿园食品安全事件中,后厨人员在取得该园园长同意后将彩绘颜料用于食品制作中,最终导致233名幼儿血铅异常,后果极为触目惊心,对儿童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在消杀检验方面,部分企业或学校生产环境的卫生消杀敷衍了事,微生物检验仅做“表面文章”,可能导致污染残留。诸如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崇文校区(小学部)食堂后厨绞肉机因未按要求及时规范清洗导致被发现蛆虫、上海市民办中芯学校将未彻底清洗的发霉西红柿用于餐食制作等类似情形屡见不鲜。儿童免疫力较低,看似微小的卫生漏洞可能导致儿童健康受损。
遏制儿童食品安全乱象,各环节均需严格把关、严查漏洞、重拳整治。采购验收环节需筑牢源头防线,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利用区块链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确保存储验收记录确保不可篡改,对因验收疏漏导致问题原料流入的情形,追究采购与验收人员连带责任;制作加工环节需压实生产责任,制定儿童食品加工“刚性标准”,明确原料预处理、添加剂使用等关键环节操作规范,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对原料投放、加热温度等关键节点实时监测、即时预警,对违规企业采取停产整顿、限制参与政府采购等惩戒措施;消杀检验需消除安全隐患,强制开展儿童食品专项检测,检测数据同步至政府监管平台供公众查询。对虚假检测、消杀记录造假的机构与企业,依法吊销资质并追究法律责任,确保无检验盲区与消杀死角。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健康根基。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构筑全方位防护网,让儿童食品安全经得起“阳光下的审视”。
(作者:刘冰心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