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贺兰山网评 -> 贺兰山青评
【贺兰山青评】武大推文引争议,高校媒体如何做好价值引领?
2025-04-30 08:33:12   
2025-04-30 08:33:12    来源:宁夏新闻网

  不久前,武汉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游戏少年逆袭发顶刊,武汉伢李展拿下雷军奖》的推文,介绍雷军奖学金获得者、博士生李展的科研成就与成长经历。文章本意是塑造一个励志学霸形象,却在舆论场引发轩然大波。原因是文章在“生活与科研的平衡术”的一节中写道:“文科生女友包容其非常规作息,包揽三餐家务,使其无后顾之忧;李展则用理科思维影响女友,鼓励她探索交叉学科。”文章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的同时,评论区充斥着网友的愤怒与质疑。这场争议表面上围绕着“文科女友包揽家务”的表述展开,实则折射出高校宣传乃至公共表达中根深蒂固的性别叙事困境。

003.jpg

新闻配图

  文章将女友塑造为“家务承担者”和“理科思维接受者”的双重配角形象,本质上是对传统性别分工的浪漫化包装。这种价值观与当今女性强烈的主体觉醒意识形成尖锐冲突。当代女性努力求学,不是为了成为谁的“贤内助”,而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参与。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贤内助文学”已成为媒体叙事中的常见套路,在媒体的报道中,女性的专业成就总被置于“美”“孝”“贤”的传统性别标签之下。杨澜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媒体对“美女局长”“美女警察”的强调在无形中将女性的专业价值排在美貌之后,而“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变成独属于女性的议题,暗示着家庭责任天生是女性的职责。这种叙事模式暴露了公共表达中隐秘而又顽固的父权视角:女性是第二性,是配角,她们的价值需要通过服务男性来实现。

  高校作为社会思想前沿阵地,具有特殊的社会示范效应。而武汉大学等顶尖学府的官微不仅仅是信息发布平台,也是当代青年形象与思想的代表,更是承载着塑造青年价值观的重要功能。因此社会对高校媒体抱有更高的期待,他们应代表着进步思想,引领平等潮流。正因如此,当武汉大学官微将传统性别分工与学科歧视浪漫化为“最佳拍档”时,造成的认知失调更加强烈,网友们不仅愤怒于其表述,更是对高校未能履行思想引领责任的失望。

  从武汉大学的舆情争议,既能看到社会性别观念的进步与女性主体性意识的觉醒,也反映出结构中思想改变的不彻底,父权视角仍深嵌于我们的表达系统。语言在于思想,思想中有平等的概念,语言自然能表达出来。从意义角度来说,争议本身也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促使我们反思日常随处可见的宣传报道中乃至日常表达中是否暗含着性别不平等视角,只有每个人都“敏感”,才能推动从表达到思想到观念的改变,高校宣传必须跟上观念进步的步伐,才能真正的代表当代青年,才能真正引领思想进步。

  (作者:何莹  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新闻与传播)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