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贺兰山网评 -> 贺兰山青评
【贺兰山青评】警惕女装尺码“缩水”背后的审美裹挟与商业陷阱
2025-04-25 18:32:40   
2025-04-25 18:32:40    来源:宁夏新闻网

  近日,女装码数越做越小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广泛热议。不少女性感慨,自己的体重多年未变,曾经穿M码,如今连L码都穿不上。这一现象看似寻常,背后却暗藏着复杂的商业与社会文化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f2710169-7dd8-443e-b319-e7c32c0cb2f4.jpg

网络图片

  从市场层面来看,女装码数变小背后有着一定的利益驱动。

  一方面,生产小码女装能降低成本。较小的尺码意味着使用更少的面料,制作时间也相对更短,这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家而言,无疑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众多“小作坊”式的服装网店,小码或均码女装还能减少库存积压的风险,降低库存管理的成本。

  另一方面,这一现象也是商家迎合当下畸形“白幼瘦”审美的结果。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从“A4 腰”到“漫画腿”,社会对女性身材的标准愈发严苛。商家敏锐捕捉到这一风气,将小码女装作为卖点,暗示消费者只有穿上小码才符合当下的审美标准,以此加剧女性的身材焦虑,刺激消费。例如前几年风靡一时的Brandy Melville品牌,主打“One size fits all”,其严苛的尺码设置只适合身形极为瘦小的女性,传入中国后却掀起一阵“BM 风”,成为许多商家效仿的对象,进一步推动了女装尺码变小的趋势。

  这种码数变小的现象对女性消费者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最直观的是,许多体型正常的女性在购买衣服时遭遇尴尬,因穿不上小码衣服而自我怀疑,甚至产生身材焦虑。为了穿上那些偏小码数的衣服,部分女性不惜过度节食、服用减肥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从宏观层面看,这违背了人体正常发育规律。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02年至2020年,20 岁至35岁女性平均腰围从72cm增至76cm,可女装尺码却逆向而行,这显然不符合女性身体发育的实际情况,是对女性身体健康的“忽视”。

  要改变女装码数变小这一不良现象,需要多方协同努力。国家应及时更新并强制推行服装号型标准,让商家有明确的规范可依;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服装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惩处虚标尺码、恶意制造身材焦虑的商家;商家应摒弃短视行为,尊重消费者身材多样性的需求,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女性自身更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拒绝被畸形审美裹挟,勇敢对不合理的尺码说“不”。

  服装本应是为了展现人的美丽与个性,而非成为束缚女性、制造焦虑的工具。只有打破这场由商业利益与畸形审美共同编织的“骗局”,女性才能真正实现穿衣自由,服装市场也才能回归到健康、多元的发展轨道。

  (作者:李亚雯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