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贺兰山网评 -> 贺兰山青评
【贺兰山青评】透明化退改规则 守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5-04-08 06:31:59   
2025-04-08 06:31:59    来源:宁夏新闻网

  近日,一则关于同程旅行平台“提前5月购票退费仅返6%”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同程旅行平台消费者高先生支付15113元预定家庭机票,后因行程变动申请退票,平台方仅退还850元,扣费比例高达94%。这一并非孤例的事件,暴露出在线旅游平台退改规则不透明、执行标准混乱的现象。规范退改规则,已成为维护数亿消费者权益的必答题。

图片1.jpg

视频截图

  平台退改规则的复杂性,早已异化为平台攫取利益的工具。规则迷雾涉及三重陷阱:首先是“信息遮蔽”陷阱:多数平台以“半屏弹窗+8号小字”展示条款,关键内容层层折叠,导致半数以上消费者未理解规则的情况下误触“同意”。其次是执行陷阱,许多用户发现,同一订单在不同客服端竟得到截然不同的退费方案,平台退费的随机性让人诧异。最后则为收费畸高陷阱,即如高先生一般,平台退费扣款高达90%,而同期航司官网最高仅50%。

  实际上,退改机票并不困难,相关部门也并未规定过高达94%的退费率,问题在于缺乏对平台的监管,导致“规则霸权”的出现。民航局2018年便出台《改进民航票务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实行阶梯费率”,但现行《民航旅客国内运输服务管理规定》仍未将第三方平台纳入监管范畴。制度漏洞催生出平台的“规则霸权”:现有出行服务企业将“不可退改”适用范围扩大至全价票,甚至利用技术手段制造“退改焦虑”,对消费者施压——如退改界面的10秒倒计时、默认勾选“退改无忧险”等。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平台通过算法对高频退改用户实施“大数据杀熟”,进一步加剧权益侵害。

  对于此类现象的破局之道,在于构建多方协同治理体系。相关部门要督促平台规则整改,随时抽查是否有不合理的退改费情况出现,无形中形成监督机制。同时将第三方平台退改规则纳入民航局年度合规审计,对违规企业实施票务代理资质“一票否决”。对平台而言,要建立“用户友好型”退改机制。通过技术介入,在客户进行退改费操作时,增设二次确认弹窗、可逆操作窗口、强制阅读条等,减少误操作风险,确保维护客户权益。消费者则亟待提升“规则敏感意识”,也应对不合理规定进行检举、留存证据,发现价格异常及时投诉至民航局或黑猫平台。同时更应优先通过航司官网购票,避免第三方平台信息不对称导致差价风险。

  当数字经济进入精耕时代,退改规则不应是平台与用户博弈的“黑暗森林”。唯有以“透明”取代“算计”、以“共治”替代“独断”,在监管硬约束、技术向善和用户觉醒的三重驱动下,才能拆除横亘在消费领域的“信息柏林墙”,真正实现平台经济与公众权益的共生共赢。

  (作者:李姝昕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