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LAN SHAN WANG PING
9月10日,山西怀仁市云东中学一名学生因在当晚11点10分左右上厕所,被记严重警告处分一次,按“重大违纪”扣除班级本月德育考核成绩5分,并自费打印“自我认识”1000份,分发至各班、各宿舍及各处室,官方回应情况属实。此事一经报道,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引发了大家对当前教育现状的热切议论与深刻反思。
网络图片
学校管理缺乏合理性和人道主义,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其生活需求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满足。俗话说:“人有三急”,上厕所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不应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被人为地设限并上升为违纪行为。纪律固然重要,但纪律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基本人权的基础之上。学校的纪律管理本应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这种做法显然已经越过了合理的界限,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基本权利。这就好比将学生置于一种“监狱式”的管理之下,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如同被剥夺了基本自由的囚徒,只能按照刻板的规定生活,而没有任何灵活性可言。这种过度注重纪律的管理方式,反映出学校管理者在制定规则时缺乏对学生基本人性需求的考量,没有将人道主义精神融入学校管理理念之中。
学校应当正视并满足学生的各项合理需求,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该学生在自我认识中关于“晚上上厕所不仅对其他同学的睡眠产生重大影响……更是会令班级蒙羞”“夜晚上厕所是个自私的行为,影响到他人睡眠”的卑微表述实在让人为之感到痛心。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环境的敏感性和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过度严格的管理和压抑的环境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学校应当以人为本,制定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
这一事件并非个例,它反映出当前教育现状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在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的大背景下,许多学校过度强调纪律和秩序,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应当是一个启迪智慧、滋养心灵的过程,而非简单的知识灌输和纪律约束。当学校将学生的基本权利都剥夺时,这种教育已经偏离了正轨。这种“监狱式”的管理模式在一些学校中盛行,反映出教育者对教育目标的误读。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教育现状,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推动教育回归本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教育是一项关乎未来的事业,它需要我们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拒绝“监狱式”管理,把基本权利还给学生,不仅是对个体尊严的尊重,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坚守。学校应当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而不是限制自由的牢笼。
(作者:杨雪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卓越新闻人才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