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贺兰山网评 -> 贺兰山青评
【贺兰山青评】无人售货机后的售卖员,人工智能或许并不智能
2024-05-17 10:30:59   
2024-05-17 10:30:59    来源:宁夏新闻网

  设想这样一个情景:在你学习或工作时,一条“您已支付xx元”的消息突然弹出手机页面,于是你开始回想了一下最近消费的物品……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人们日常的消费方式也开始从刷脸支付售货机转为先拿物品、后台扣费的无人售货机,交易方式一直向智能化发展,走向甚至令人琢磨不透。

  科技感十足的人工智能究竟有没有发展瓶颈?智能世界最终的样态又是如何呈现的呢?

47a0359b-9d96-4ef3-b748-82e22107ceae.jpg

网络图片

  在今年4月,国外媒体爆出一则人工智能的背后是真正的人工的新闻,无人售货超市摄像头的背后是1000名印度工人盯着顾客购买,仔细核算并快速结账。这样一来,本来简单的工作就变成了摄像头后不被看见的复杂工序,以智能形态来展现科技,展现人类的进步,但背后却需要更多的人工劳动力去维持智能机器的运作,“每台自动售卖机里都藏着一名售卖员”的广告一语成谶,成为现实。

  《雪国列车》告诉了读者,列车的原动力是经过选拔的儿童,只有人力驱动车才是永动车。有需求便会有产业,技术所无法弥补的缺陷,最终要依靠人力来缝合漏洞,才能让人工智能变成智能。人类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服从于技术,而忘记了解放双手、轻松生活才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初心,用堆砌人力才使机器智能运行,损伤的不仅是廉价劳动力的低质永动,更损害了作为人本身的自主能动性。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工智能一直在更新,但无法与社会同步交流。以智能客服为例,一位女士曾说道:“智能客服听不懂我提的问题,就好像我在‘对牛弹琴’,投诉都费劲。”尽管人工智能可以承担普通工作,但在与人交流上,它显得异常木讷。

  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提到,人工智能撇开了人脑的内在结构,撇开了意识的社会性,人工智能本质是对人意识的模拟,但无法取代。

  人们日常交流的社会性很难被推算出来,尽管人会设想全部的交流情景,用庞大的数据来喂养人工智能,但社会交流的情绪、情境、隐喻或暗示等情况,人工智能无法区分。

  余华老师曾说过:“生活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人际交流也随着社会环境不断更迭,而这些最主要的却是人工智能无法模拟的。

  人若是停止了思考,那么人工智能也将会停止发展。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人工智能只能是辅助生产力。若是出现绝对的智能,在透明世界中人们的隐秘角落又该往何处去?技术发展有边界,秩序才会更安全。

  那为什么非要追求完全的智能呢?技术发展变革顺应着时代变化,但更新的同时也需要尊重客观现实,如果无法完全的智能,不如就顺其自然呈现出相对智能的状态,选择智能技术来服务人,而不是让人来服务人。

  (作者:杨艳  宁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卓越新闻班)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